查看原文
其他

群友会谈室 | 如何迈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李狗肉群友 Legal Road 2024-07-01


前言


寒假时间已然过半,无论是在实习、备考还是难得摸鱼,大四的同学们都要开始为同一件事烦恼了:学位论文。当然,刚刚经历了大四生活的研究生同学们也来不及庆幸,去年完成了本科论文任务的他们,在研究生的第一个假期也迎来了数不尽的论文压力。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选定题目往往意味着一项任务正式进入日程,而文献调研则是真正开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这一步也是许多同学最为困惑的一步:究竟文献调研能够对论文写作起到什么样的帮助,要如何完成一次良好的文献调研?看了以下的讨论,也许会对我们共同的困惑有一些启发。

一、

我们共同的困惑


A同学: 各位大佬,写论文如果避免洗稿呀,就是前期看了一些文献,但写起论文东拼西凑的,查重查不出来,但自己写的就知道其实都是别人的观点,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真正想要完全原创地写一篇,观点幼稚,语句不专业,结果还是陷入借鉴别人论文,沦为别人观点复读机的窠臼。怎么破局?
A同学: 并且看同一个论题的多篇博士论文,发现好像很多在观点和思路上都有重复?硕士更多。不过看核心期刊,作者们的原创性就非常强,但心里也清楚,自己很难达到那种水平。
B同学: 嗯...其实我有类似的困扰吧,我觉得首先要明确一个点是:不管研究什么领域什么选题,基础的法学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法学方法论的知识、甚至是法哲学的知识。我觉得看文献更多是帮助了解现在的热点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文章可以称之为好文章;可能要形成自己的观点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阅读积累的。
C同学: 虽然我写论文也经常这样…但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资料看的比较多的状态,还没有达到资料看的非常多的境界,有时候对一个领域了解的深入了而且看过多种不同的观点,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就会浮现了。

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什么是一个“学术问题”


D同学: 我最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你提出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者已被解决,你得到的结论可能是错的~在写自己特别不熟的领域这个问题尤为明显。我现在特别怕这颗长篇大论发现都是错的,方向就不对
B同学: 我们所的老师有个观点是 其实让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去想出原创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结课论文老师们都先要求我们能说清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研究生阶段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至于解决问题可能是需要很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积累吧。
E同学找问题是最难的了特别是在文献看了一些,基础知识又不够的时候,很容易同意别人的看法。感觉知识不系统,又要写东西的时候,巨难受,一头雾水,真的很希望有一种课能教我怎么入门。而且有些问题虽然是问题,但是在实践上可能因为国情的原因就根本不存在问题。各种角度的都已经被解决了然后你想看的一手资料也已经被人家引用了。很多时候不仅是专业知识不够,然后背后的那种法理学原理基础不够,很多东西也写不深入,就感觉本科阶段学的东西也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自己如果没有课外书看书完全是处于知识库为0的状态。 我想问问大家看书都是怎么样看的呀,因为很多时候我感觉看了也会忘

F同学: 奉劝大家先查文献再选题。我的本科论文选了“互联网+”的题目,本以为已经非常新颖了,然而做完文献调研才发现,现在的风口是“大数据”,互联网的相关论文已经把问题研究的差不多了。

从文献筛选和梳理中提出问题:一个初步的思路


G同学: 我提供一个思路,既然文献调研已经很充分了,就不要全盘的接受这些文献中的观点,针对研究素材的时效性、观点本身的逻辑性、观点所立足的哲学基础、文章的社会基础等多个因素,找这篇文章的局限性,然后尝试用你的新一手资料、新研究方法或者新的思路给出一些基于前人又超出前人的结论。当然,这是很理想化的结果,在学生时期,我觉得能做到学术临摹就很有意义了,不求观点结论创新,只求得出来的结论是周延的、合乎逻辑的。特别是,如果是研究现行法的,那显然可以用新的法律、新的司法解释、新的案例来作为突破口。

H同学: 而且还可以从最近出现的一些案例和论坛找思路~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从最近的一个案子入手,目前没有相关论文写这个问题,每个点虽然有人研究过但不成体系,这样就可能看起来会有点创新。

I同学: 对前面群友讲得也有同感。我觉得做好文献综述很重要。看文献时多动笔多激发一点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整理文献后,发现存在薄弱研究的地方,可以着力研究。国内的看完了,可以多看看国外的,坚信总有可供我们研究的“阙漏之处”。

J同学: 这个问题真的有共鸣了。我觉得也不一定要有多少的原创或者新观点,我导经常说能够在前人基础上打一个补丁就可,这个可以是觉得前人有没有研究到的地方,也可以是前人研究比较散乱你进行了系统整理梳理之类的,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讲清楚这个论文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就行了。
I同学: 我觉得梳理散乱化的研究这个出路挺好哒。当然,前提可能是,针对这一争议问题需要有很多研究,并且比较散乱、尚无多少人整理。如何梳理散乱化的研究:指路好物推荐群推荐过的幕布软件,嘻嘻。
G同学: 同意楼上J同学提出的“打补丁”的观点。论文首先是要争取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如果能在梳理的基础上明确这些文献所指向的问题,也是很有价值的学术输出
J同学: 是的,这种梳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做一些类型化研究,比如大家都有些什么观点,域外都有什么观点,我们和域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采用什么观点,为什么采用这个观点,这种就可以。
G同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基本权利的限制中,第一步是确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之后才是判断是否构成对基本权的限制、这种限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是否合宪。大部分研究往往多会论证形式与实质上的合宪性,因为看起来比较有讨论空间,而且涉及具体结论的得出,所以对于基本权限制的其他步骤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去年王锴老师在法学研究发了一篇《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界定》,从文章本身来看也并没有提出什么新观点,甚至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德国基本权理论、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案例的梳理、总结,但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对于一个以往鲜有人关注但是很重要,甚至构成了许多学术讨论的前提的问题,作了第一步的推动,让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的价值,以及以往研究的缺失

I同学: 再补充一下:1、要精读重要文献,形成自己的思考(虽然会读得慢很多);2、可以考虑用Excel制作一张Question List,列一下读文献时遇到的知识基础上的问题和对作者内容的批判/某一角度的灵感。随着文献的阅读量增加,后期回看时或许就能找到自己提出/归纳的相对独特的点
K同学: 先读那种大杂烩文献也是可以的,比如综述 或者学位论文,可以大概知道别人搞到哪了 之后也方便找问题。在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这种对创新性要求比较低的论文可以这么做,我在选题的时候就这么选的。
G同学: 其实本科论文能做好一份综述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自己梳理、自己客观地总结相关结论,那么锻炼意义也是相当大的。

“我想补充亿点点”


X同学: 看到前面的讨论了 我想补充一点点1、综述是很难的论文写作了,因为首先你要达到综的标准,那就是基本没有遗漏,这代表其他人通过你这篇文章,可以理清关于这一问题的学术史。而且学术界现在的观点是不止要关注大家的也要关注到很多普通学者的一些精彩论述。所以第一步就很难。第2步还要有综有述,因为它并不是把之前的文章贴过来就好,而是需要提炼概括之前文章的观点,并和相关联或相反的观点,形成一种很好的逻辑架构。那么这个架构本身也很难需要你对知识扎实的体系和细节的掌握,保证你能够清楚的确定不同学者相关问题的对应关系。然后你要还发表出自己的评述意见。所以这一问题算是很难的了,现在大家也很少看到很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之前我听日本学者讲过,他们的知名教授会在退休之前写一本教科书,或者说有一些综述类的文章,你对自己过往所有经验的凝结或者对这一学科的总结算是自己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可以见得,这是一个很高难度的动作。2、洗稿是应当不被接受的。应当是算作学术不端,因为我们的学术不端认定,除了有直接的复制粘贴,还包括这种观点抄袭。但是因为可以做的很高级,相对来说就是我可以说我稍有改动,可以说我有这点或那点的稍有不同,就算是创新这个东西就很难界定。所以我觉得作为本质上是一种模仿,而学术训练的初始阶段大多都是模仿,那么作为自己的训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作为发表的话是不太合适的。3、如何判断论文的好坏。基本的逻辑什么的满足前提下,我觉得核心的判断点是创新性。第1种是你掌握的新材料,那么你当然具有创新性,因为你有了前人没有掌握的材料,但这种创新性实际上不是你本身发掘的,而是这个材料给你的,但你也有可能运用不好。第2种是没有新材料,但是你用了新的方法对现有的材料提出了不同方法的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那这个就高级一些,因为这个体现你自己对材料的再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方法看待了问题。那么最高级的第3种就是你提出了新方法,开辟了新领域,后人在这个领域继续开拓。当然这三种都很厉害。4、我作为初学者如何找论文选题。我觉得首先是保持学习过程中的敏感性,因为我自身的经验感觉是很多论文题目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发现的。如果你能意识到有一个问题,那当然是很好的,这是第1种。第2种是你完全可以直接找对应这个领域的老师,让他帮你提一些问题,因为他们肯定是掌握了这个领域当中有哪些问题是有了一些共识的,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处理,你可以直接找到问题,甚至他还有可能给你开一些书单文献。那第3种就是你可能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和关键词,但是没有具体的问题,那首先第1步就是要确定问题。那我觉得确定问题的时候有几个关键点,第一就是所有大佬都在的点。这有可能已经被他们讨论的差不多了,而且你也写不过他们,你的观点也不如他们。甚至有可能看不懂他们说的什么。第2种就是发现丝毫没有人写过,这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就不是个问题。因为不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聪明人发现,而我就是这个聪明人。即使是如此,也会因为找不到文献而更加困难。第3种是蹦一些热点前沿所谓的短平快的热文。这是因为第一这些问题可能太新也没有一些学者共识,而且也不太成熟。但可能是比较好发文章的。问题是可能难写出深度来。但文献方面你可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各种文献,你就需要下大功夫甄选这些文献的优劣。是那么说回来如何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我觉得真的是要多看书和文献是我最近的体会。真的在阅读中是可以发现问题的,要比空想好很多。但因为我们时常面临的问题是要写一个科研论文这样子。很难完整的看完关于某一具体问题的很多文献。所以我觉得第1步就是先简单的谷歌一下。大致了解一下什么问题的一个样子。第2步,就是上知网大概限定一下,关键词搜几篇论文出来。看一下他的年份比较新的下载量和阅读量比较高的,然后这个老师也是比较不错的。这样的话文章质量相对有保障,通过这样子的阅读一两篇,通过爬他的脚注可能会梳理出一篇文献框架。慢慢就补足了你的文献缺陷。当你读到差不多,觉得这些观点基本上已经前面出现过重复过或者没有新的补充时,我觉得你的文献实际上是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看你的逻辑演绎了。

X同学: 关于综述补充一下法国民法教授克里斯托弗的话,“ 不但要关心重要作者, 也要关心小作者甚至人们已经忘记的作者!” “ 不但要看著作, 也要研究档案和手稿!” “ 不但要关心知识界的语境, 也要关心经济和社会变迁!” 转自朱明哲老师~
G同学: 对于楼上X同学的观点,我提出一些商榷哈,关于最后的调研步骤,我的习惯是先去看这两年的博士论文有没有直接写这个题目的,如果有的话循着他的文献综述按图索骥做第一步文献收集(当然,很多博士论文不上网了)。第二,精读其中几篇最经典、最基础的论文,明确这个话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以及现实中的法律规范、社会问题,这是打基础的一步,可长可短,达到目的即可;第三步,开始网罗各种文献,只要是与第二步中获取的问题有关的,都收进来,然后泛读,寻找思路。我的经验是,10篇左右大概有灵感、30篇左右开始形成系统想法。当然,大部分论文可以只看大纲和摘要,不宜浪费太多时间。我导师上课也分享了一个办法,新建一个word文档,把所有觉得有价值的信息全部录入进去,然后也按照规范的引注格式标注出来,这样方便后续工作。第四,开始重点突破,比如拆分完文章大纲之后,对于每个地方所需要的资料开始分文件夹重新整理,这个时候就要主要新颖性、一手性和权威性,因为会作为论文写作中直接引用的材料。
L同学: 我们老师是会要我们用专门的文献整理软件整理各种参考文献,比如endnote。
X同学: 我觉得没关系,看自己写作的习惯 但我觉得直接看博士论文,首先它的综述不一定很好地概括了全文,我觉得挺难,第二是博士论文篇幅太大了,十几万字我可能可能比较难读,而且还要建立起这个文章的框架。相对而言,期刊论文篇幅体量和精度会更好一些。且时效性强。后面两点我觉得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前面需要精读一些文章通过他的脚注进行爬找。精读完这些之后,后面的实际上就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泛,当你发现已经达到了没有新的产出时,实际上就表明你的文献找得已经差不多了。

G同学博士论文的可取之处主要有二:1. 非常系统的综述 2. 比较精细的标题编排;这也是评审时被重点关注的,一般而言我觉得对于初步文献调研是足够的,我一般关注的就是这两个环节,除非是这篇博士论文特别有名、特别出色。
N同学: 我也是会有先看博士论文的习惯哎,博士论文会有综述部分,算是偷懒了叭。但是就会把一些问题具体化。

关于论文写作与法学研究,我们再来补充一点点


M同学: 同意楼上X同学的观点,社会科学论文的创新分三个境界,第一个就是新方法:用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去分析问题,比如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经济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等;第二个就是新问题,发现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填补空白,比如针对一些特殊的担保方式、新的犯罪类型、或者人工智能的法律性质;第三个是新材料,这个关乎学术资源的获取能力,社会科学研究材料的获取仰赖的是权力,特别是实证数据方面,比如针对死刑、审委会等问题的研究。真正的创新是难得的,一篇文章只需要有一句话是原创的知识产出,就是非常成功的,前提是这种知识的产出尊重了法学知识的生产范式,即用法学界普遍接受的方式来创造新的知识。做到第一等境界太难啦!提名几位大佬:萨维尼、波斯纳、孔德;我觉得罗森贝克介于第一等和第二等境界之间,第一等可以再加一个莱布尼兹;至于划时代的天才贝卡利亚,可以归为第二等;
N同学: 我的问题是 哈特算新方法还是新问题哎。
M同学: 哈特最多算是新问题哦。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法学,至少可以追溯到维特根斯坦。哈特前面有维特根斯坦,很遗憾啊。
N同学: 最后我们都去用分析法学法学的方法分析,这算维特根斯坦留下的一种方法吗? 我经常迷幻分析法学是方法还是问题。
M同学: 这个确实不太好界定 如果说只有法教义学才可以被称之为方法 那还是有点苛刻的,一下干到评注法学派去了。主要的问题是,如果我们要把特定的知识归类为法学知识,那么它就必须遵从法学知识产生的基本范式,这是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前提,也是让法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努力。
N同学: 萨大大是不是承认,法秩序是一个概念上合乎逻辑的体系哎?如果这样,不同概念是不是就有关联和亲缘关系 那么法律规范和概念?其实可以统一。。这么理解的话,分析法学又是什么哎?
M同学: 超纲了,此处应有法理学专业的同学。
O同学: 萨维尼的体系思想对后来的“概念法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萨维尼不能完全归入“概念法学”的范畴,其早期主张固守制定法文义的解释方法,但晚期支持目的在解释法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陆传统是:概念法学—利益法学—评价法学,这样子的传统。英美分析实证主义奥斯丁—哈特—拉兹这样的传统。当然绕不开与之论辩的德沃金。我理解,欧陆传统更关注,司法裁判中,法律规范是什么。英美分析传统,更关注“大写的法律”(LAW)是什么。(个人理解,可能说得不对)法律有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外部体系是抽象的概念的体系,以概念金字塔的形式出现。外部体系是通过对法律规范的整合而实现的。比如“法律行为--合同—有偿合同--买卖合同---特定物的买卖合同”这样的概念体系。内部体系是价值的体系,是价值原则及其具体化的体系。但这里面是交互澄清,动态演变的。外部体系的建构,用的是概念的方式,内部体系的建构,用的是类型的方式。


结语


这并不是一场关于“如何写论文”的讲座,就像每个学术观点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样,群友们的个人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的每一次论文写作经历。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思考:当我们害怕论文写作时,我们究竟是在害怕什么?当我们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却迟迟无法下笔时,阻挡我们的拦路虎究竟又是谁?有时候,我们总是陷入怀疑: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读了很多论文、看了很多写作指导,却还是没办法完成一篇好的论文,甚至无法落笔写下第一段。但正是因为我们很努力,我们可能也来不及去思考,身边已经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和尝试,得出了一些方法和答案。这篇茶话会并不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似乎也无法解决),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让面对同样问题、同样困惑的法科学生聚在一起,让你明白,在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如何迈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答案因人而异,一切以你为准!但在这条你我同行的法律之路上,我们始终相信共同成长的力量!


栏目简介:群友会谈室是 Legal Road 社群推出的公众号系列专栏,以专题推送的形式记录社群针对某一主题的高质量交流内容,分享社群成员对该主题的精彩思考和输出。会谈室的主题推送将主要摘取群友的发言内容,生动真实地还原聊天讨论过程。我们鼓励群友就特定法学议题或求学、求职生涯中的具体问题主持召集一次主题会谈,也期待从不经意的提问、回答、辩论中汇集思想的火花,凝聚成长的力量。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点击链接,了解 Legal Road 往期的精彩故事:


Legal Road 社群公约4.0

周报 | Legal Road第三十二期周报

李狗肉 | 好物推荐十一月清单

群友分享 | 通过法考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群友来稿 | 从108到118的托福经验分享


Legal Road 微信公众平台与社群尚处初创阶段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提出宝贵建议!


供稿 | 李狗肉群友

编辑排版 | Rivul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